浏览量:8866
1什么是功能型党组织?
所谓“功能型”就是把产业相似、行业相近、类型相近、经历相近、能力相近的党员编制到一个党组织中。
功能型党组织既可以密切社区党群干群关系,也可以使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聚合。
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使党员知道了怎么样为社区的居民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了。通过“功能型”党组织的建设,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能发挥党员作用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大好局面。
2社区简介
王马社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0.34平方公里,5934户,1.6万人口,社区党委下辖26个党支部,在册党员750人,在职党员340人。那如何在这0.34平方公里将居民的党员力量整合起来呢?2001年,王马社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2007年7月28日,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2016年1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先后视察社区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
2002年,当时社会背景正处于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很多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很多社区人员到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所以社区党员数量一下子由40多人增加至400多人。这些党员之前有三个党支部,但很难发挥其作用。为此,社区将附近几个居民楼的党员集中起来,成立楼道党支部。
成立之后,党支部做的几项工作:亮灯工程、党员义务巡逻队。所以,成立楼道党支部是健全“四进”工作法,强化党员责任。在楼道建支部基础上,同步实施“四进楼道”(支部建设、管理服务、作用发挥、监督评议进楼道)工作,开展“楼道亮灯工程”等民生实事项目。社区还为楼道党支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和志愿者奉献活动,让党员从“无位”到“有位”,由“无为”变“有为”。
发展至现在,王马社区已有26个楼道党支部。2007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王马社区时指出:“楼道党支部建得好,不仅把党员凝聚在了一起,而且为社区居民做了许多好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探索如何发挥楼道党支部的作用
(一)“66810”为民服务法
建立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的“六必访”个性服务
建立由楼道党支部牵头的“六必到”帮扶服务
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主的楼道网格员“八必报”预警服务
建立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的“十条线”专业服务
“六必访”:有些人员都是社区里最需要党员及社会帮扶的对象,我们每月都要由社区、党委、楼道党支部成员对这些人进行每月必访,将社区的个性化服务送给他们。服务对象包括:困难群众、五类老人、残疾人士、失业人士、外来人员、其他重点服务人员;
“六必到”:社区党委提出的帮扶性服务,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帮助性的服务。例如,社区邻里纠纷、居民生病住院需要邻里帮助等。当发生这些事件之后,党员第一时间到有需要的现场,去开展一些邻里的守望和互助。主要包括:居民思想波动、社区志愿服务、居民困难病重、社区突发事件、邻里矛盾纠纷、邻里守望互助;
“八必报”:对社区日常工作的预警,主要包括:公共设施损坏、背街小巷不洁、发现新增孕妇、外来人员流入、居民病重住院、居民房屋出租、有不安全隐患、有不稳定因素;
“十条线”:发展至现在,十条线被分成三个不同的组别,主要包括:党群活动组—党员先锋服务线、社会组织服务线、科教文体服务线;民生服务组—帮扶救助服务线、居家养老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卫生计生服务线、扶残救残服务线;平安秩序组—平安秩序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
(二)社区治理创新
随着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单纯依靠政府服务供给难以有效支撑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2014年,针对社区治理的新情况,社区党委按照区委提出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治理、智慧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以及在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队伍上实施的“国治+自治”、“网格+网络”、“社工+义工”改革,在基层进行了实践探索。
【国治+自治】
在大党委模式下,各类组织、社工队伍、党员群众进行融合,进行克难攻坚,开展民生服务。在自治的过程中,把社区的服务回归给社区本土的居民,而这些居民基本是其他居民的老邻居、老熟人,相对于社工来说,这些人能更好的作为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网络+网格】
2013年初,社区创新开展了百姓议事工作,成立网格议事监督小组,由楼道内热心公共事务、公众服务、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组成,负责本网格内的议事协商、民主监督工作。
议事内容主要包括:
1、各项政策法规、工程建设、财务知识等与社区服务管理相关的知识;
2、结合社区骨干“八必报”,对社区主要事务实行一月一议;
3、对社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实现议事协调与监督;
4、对社区条线工作与责任片社工的表现进行监督评议;
每年社区会拿出一部分经费做实事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由百姓议事员提出的。过程:党员群众的广泛征议—社区各类组织分组商议—年底集中评议—社区党委研究决议。这样的做法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工+义工】
1、服务力量下沉(去行政化)和提升社工专业化服务能力;
2、推行“一口受理、组团服务”和项目社工转型;
3、成立公益联盟党支部,实现专业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联动发展;
2015年3月在下城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背景下,长庆街道选拔8名有学历、有能力、有干劲的社工由“岗位社工”向“项目社工”转型,承接社区外包的公共服务项目,激励他们成为“吃螃蟹”的人。开展诸如“企民星”、“筑爱回归”、“金牌和事佬”、“馨园相伴”等针对不同类型服务对象,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服务探索项目29个,为社会组织提供成长各阶段所需的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并着力开拓品牌集中、资源集聚、公益集合的合作发展新空间。
2016年6月项目社工团队发起新社会组织,成立匠心公益、易道社工、馨园社工等由项目社工发起的本土社会组织3家。
2017年5月成立公益联盟党支部,支部共有成员11名,下辖7个社会组织,引领辖区社会组织,挖掘资源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4案例集
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活动
制定具有本土特色的《居民公约》
引导居民们自由组合成6个大组,围绕爱党爱国、民主参与、邻里关系、美丽家园、平安建设等多方面考量因素,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大讨论,共梳理汇总出居民意见建议200条,并先后进行民主修改15稿。
邻居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