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943
2010年的夏天,因为不尽如人意的高考分数,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因为不想在家乡读书,因为爸爸看完社工的解释符合我的热心肠,最终机缘巧合、因果关系,我踩着扬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数线进了大学门。
四年的时光对于自己专业解读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助人自助”这四个字,然而怎么运用始终不得其然。或许是因为就一个班人少自己胆子小,从未敢翘过课,但也没怎么好好听明白,后来自己索性都带着一本闲书,听到老师说有趣的再抬头看两眼,除非遇到笔记特别多的课那也只能埋头苦抄,所以课业成绩也只能忽高忽低。
浑浑噩噩过后,不记得从来没打算考研的自己最初是因为一时听了职业生涯的热血兴起,还是想再给自己延长两年的学生生涯,再还是说想翻身农奴把歌唱,我开始了图书馆占座打卡之旅。2014年1月我的考研笔试结束了,考完之后的自己没有抱任何考上的机会就去无锡某企业某部门安安份份实习了,3月工作的某一天接到复试电话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激动万分以及束手无策,有种砸中礼包但又没准备剪刀不知道拆出来的是喜是忧的感觉。
虽然是没有准备,但最为一站到底的伪粉丝怎么着也得把最后一个仪式走完,默默给自己打鸡血又一边心理安慰自己考不上也是自然地走进复试一站。因此,没放弃的我,才得以遇到自称“死亡之组”现在也依旧玩在一起的亲故们,然后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是一板一眼唯分数成绩论,原来学渣也可以有机会考入一所自己想去的学校。
再后来两年的读研期间虽然经历过不主动可能没导师的后知后觉,经历过导师离职需要换导师的迷茫,经历过作为一个学渣苦于作业论文、毕业论文的一遍遍打磨重塑,经历过实习路上从不会挤地铁到后来的习以为然......
我依旧感谢这段社工的读研经历,如果不是选择继续读研,我不会认识现在总是带来欢乐、难过又彼此拉着的闺蜜党们,不会去社工机构实习遇见那么多自带人格魅力不时告诉我社会经验的人,不会有机会有平台去德国交流了解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更不会遇到社工领域这么多优秀且带领我成长的导师们:尊重我们实习领域的选择,努力为我们链接香港等各地资源,引导我们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挽留我们在社工领域发展但同时也祝福我们把社工的理念带去不同的行业。
所以,我更清楚地记得和感恩于在自己快毕业被自己论文和心里的预设整崩溃的时候,除了家人朋友们的鼓励,还有机构同工们主动帮我联系资源,邱老师用自己课题经验给予的安慰,导师范老师百忙之中的出手相救并且教我论文修改前没问其他只说的那句“你现在情绪怎么样?”
而今,我毕业一年有余,没有选择留在上海和相应的工作机会,回到了无锡。换过两份工作,一份与社工无关与自己喜爱的领域有关、一份与社工有关但与研究的领域不匹配。虽然现在依旧不够优秀,还在思考和尝试怎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但是如果你要问我是否后悔读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也许倒退到几年前读本科的时候我也许会说“是的,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没有”,当然也不太能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以及那句“社工学得好不怕找不到工作”的自信。
可是在经历过读研(学渣更进一步的改造)后,我开始明白还是有城市有地方有老师有前辈们在为这个领域的推动付出真心并做着自己的不懈贡献,也是在走向社会后,将理论与工作相结合后,渐渐才明白社工的有些理念方法已经无形地根植于内心,教会我们怎么做事做人,而这关键是如何运用,当然,我也不能打包票大家都不会被世俗大环境感染,丢了原本该有的东西。
所以写到这里,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你的学校是普通还是211、985高校,无论社工这个专业于你是喜欢的还是调剂的,也无论你会继续选择读完它还是中途会转走,都请好好正视它吧,因为迷茫也罢、热爱也罢,也许在回过头看的某一天,你会发现有些道理只是参悟的太晚。
不过,即便你和我一样都不能和那些学霸相提并论,一早规划满分,还是会走弯路、顿悟晚,别急着判断这个专业,毕竟我们看到的视野还过于狭窄,也许只是我们适不适合的问题。
(作者:Jolie,上海大学MSW毕业生)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乐助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