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新闻多领域融合 ,多层级共通,公益行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连锁型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机构新闻

机构信息:社区治理的趋势、社工机遇与社工技术变革

浏览量:4301

魏晨老师先后在武汉、贵阳、昆山等地关于社会治理变革讲习内容的分享

第一部分    社会治理部分

一、政策部分

首先,魏老师通过搜集习近平总书记5年间140篇重要文献分析了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阐述,总结社会治理政策方面变迁。

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基本矛盾

矛盾主体:从物质文化需求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矛盾客体: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

不充分——发展的质量与发展层次问题

不平衡——发展的领域与发展区域问题

2. 两个一百年目标

第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城乡社区精准扶贫,特别是因病至贫、因残至贫!

十九大提出的社会治理的新方式是共建共治共享,以民生导向为主,解决民生与公共问题。主要涉及七个方面:(1)教育(2)就业收入(3)社会保障(4)脱贫攻坚(5)健康中国(6)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7)安全

二、社会治理的新发展

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努力实现社会善治。

二是形成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三是形成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社会治理方式,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四是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三、社会治理方式的变迁

从命令向协商、从单向向合作、从强制向引导、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实现由传统的命令型、控制型社会治理方式向联动融合、开放共治转变;实现单一行政机制向善于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机制转变;善于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化解矛盾、防控风险;善于动员群众自助、互助、助他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第二部分  社工及社工机构发展部分

魏晨老师通过分析大背景和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的变革,引出社会工作在此之下的发展变化。在此之前,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初步建立政策框架。政策从人才破题,专项政策地方政策更加完善。

二是逐步健全了组织网络。从中央到地方成立许多专业组织服务机构。从行政网络、市场网络、社会网络正在形成不同的组织网络

三是专业实践方兴未艾。主要形成了三种社会工作实践方式: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多元互动型。

魏晨老师总结社工机构三种类型的发展经验。

一是针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发展经验。优点是格式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简单快捷。缺点是融合度差,不能快速响应居民需求,社会筹款能力弱。

二是针对社会众筹的社工机构发展经验。优点是本土化水平较高,接地气,快响应,对企业、对公众的筹款能力较高。缺点是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形成高质量、大规模的发展形态。

三是混合型社工机构发展经验。优点是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缺点是使命与规划较为模糊,较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路径,变化较快。

第三部分    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是魏晨老师总结的社会变革三个趋势。

1. 互联网的AI功能,人工智能,深刻改变民生领域消费与生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集体行动,深刻改变着共同体的面貌,人们深深被互联网共同体吸引。在数字消费与娱乐狂欢中,重新在新的网络找到自己的坐标轴,认识自己。

2. 是经济网络借助互联工具,深度嵌入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基层社会网络,催生市民社会意识阶层,构建了新形态市民社会体系,改变了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再生产方式不一样。是从社会的再生产到媒体再生产,再到二次迭代性媒体内容转化的社会生产,媒体不是反映现实,是生产现实。

二是社会工作变革
魏老师指出,在现阶段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十九大的理念方向,社会工作将会呈现几大转变:

1.发展阶段:要从存量增长转变到质量提升阶段;

2.发展领域:要从传统的社工领域扩大到社会治理领域

3.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目标

4.发展基础:要紧紧根植于新时代基本矛盾的解决

5.发展领域:精准扶贫关乎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关乎社会治理格局、生活美好向往的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民生领域的社工会得到较大发展

(1)教育——学校社工

(2)就业收入——企业与服务业社工(物业社工)

(3)社会保障——慈善公益社工

(4)脱贫攻坚——扶贫社工

(5)健康中国——医疗社工

(6)生活美好——生活规划与设计社工

7.治理领域的社工成为重点

(1)公共服务供给——催生大量提供公共服务超大型社工机构

(2)基层社会治理——催生大量提供动员群众参与社工平台

(3)服务与治理——政府职能进一步外移,产生大量的政务社工、司法社工、服务社工、物业社工、居务专职社工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者。

第四部分      社工自身的技术变革、组织变革、管理变革、路径变革——结构主义的社工学

魏晨老师针对北美、香港、欧洲的社工发展模式进行总结之后,比对发展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对于大陆社工香港模式提示一系列的变革意见,提出了他自己的结构主义社工学。

一是技术变革。香港社工模式或者说整个西方模式对于大陆社工发展起到了启蒙、推动、推进的重大历史作用,功能不容抹杀。但是这一模式,理论与实践社会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以往我们认为社工在大陆的发展,往往是因为政策问题,实质来看,属于归因错误。发展较慢和这一社工发展模式天生的不足有关系。表现技术上过分强调技巧,忽视技术与方法的建构。个案基本属于心理咨询技巧,忽视了社会工作重在社会属性的阐发。小组工作局限于小组设计的游戏构建,解决实际能力不足。社区工作基本忽视了中国社区、单位、乡土三重关系的特殊性。社工技术往往和交际学、沟通、心理咨询技巧相同,缺乏相关方法论基础,难以融合至社会真正的需要当中去。

技术上的变革需要从文化背景、政策背景、社会背景、市场背景等方面重新建构技术变革体系。魏晨老师就建立关系举例说,中国人建构信任关系绝不是通过陌生人之间建构关系,中国式的文化式结构主义,差序格局的信任关系是从熟人关系开始的。中国式社工建构信任关系一定要从一般人际关系出发,建构专业信任关系,而不是到陌生人家中敲门,天天碰壁(魏晨老师举了中国人到医院看病,和医生建立关系的文化模式是找熟人,西方社工教给我们学生的是拼命敲门),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这样结构主义化的。总是在一个和另一个结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二是路径变革。魏晨老师总结道,王思斌老师提出的嵌入说。首先,社工是多层次嵌入,不仅仅嵌入政府组织网络,同时嵌入文化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网络等等。在嵌入阶段,是借助于政治路径、市场路径来推动。其次,社工作为外部因素的嵌入原有系统,会推进衍生与再生产的阶段产生。在再生产阶段,是交互互动动力体系发挥作用的阶段,有其独特的社会路径,浙江的发展模式证明了这一点。第三,在再生产之后,会进入社会化阶段,社工机构、社工、社工项目、社工事业都会共同形成新的社会实体,构建自身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