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004
乐仁乐助in宁波
在火热的社区治理背景下,垃圾分类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社区中,如何将自己现有工作和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结合、如何互动呢?基于此,宁波市江北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委托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中心举办了首次“社社联接式回应课程”,紧扣“垃圾分类与社区治理的互动”主题,顺应社区基层需求,特此邀请到社区骨干人员、社区居民骨干代表、社会组织老师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本次分享会。
2018年8月31日,“垃圾分类与社区治理互动”主题分享会在北鸣轩开展,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宋慧、苏州市吴江区蓝天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沈艳受邀为江北区30余名社区骨干及居民骨干成员进行经验分享,之后与学员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本土化的行动策略。
创意分类 严塑一点
来自苏州的沈艳老师通过“严塑一点”、“不做必剩客”、“易垃宝”三个项目案例来分享,团队如何从垃圾来源、垃圾处理方式、理念倡导和行动影响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分享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
沈艳老师坚持的观点是,垃圾分类不仅仅只是对产生后的垃圾进行分类,而是从源头开始进行合理分类、从源头开始绿色循环使用、从源头掐住不必要垃圾的萌芽,并鼓励和倡导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替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例如,以《严塑一点》项目为例,针对白色垃圾为单一的项目切入点,极具针对性,以和居民切身利益,例如健康影响等作为切入点,认识到白色塑料垃圾对于生活的影响,而不以惯性的垃圾产生了之后,倡导居民认识白色垃圾垃圾危害。
其中一个子项目,项目方以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为行为倡导主体,招募社区内10余位阿姨,发起共同度过“践行21天的严塑生活”的“挑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天都会有生活记录,分享在朋友圈,以统一的格式推送,在社区内的居民群体内形成“平民宣传矩阵”,达到绵软而又坚定的影响力。
其中有阿姨在这21天里,分享自己的特殊生活技能,例如采用废弃的雨伞布,制作成买菜的手提袋,也有阿姨主动拿出牛仔裤进行布包改造,在后期的项目开展过程中,所以参与人员都带布包出门。
以项目作为导入,通过动员一批人员,形成一个团体,共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习惯,凝聚一支队伍。在后期工作中,项目充分体现了团体行动影响力的作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在社区范围内、居民社群范围内,引发了极大影响。
一改从中端和末端考虑如何处理已产生的垃圾,而是前置垃圾分类环节,前置垃圾分类产生,将垃圾分类掐在萌芽中,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出一批能够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居民骨干。
社区治理和垃圾分类如何相爱相杀?
来自上海的宋慧老师就垃圾分类如何有效成为社区治理的抓手,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宋老师分享中,也提到如何让垃圾分类如何让参与社区治理,其关键是动员社区居民从源头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
首先是,三步向前,悄悄改变的广盛公寓
在广盛公寓高楼层与低楼层并存的混合型小区,是从2012年开始由爱芬环保介入,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工作。
1.导入期(筹备)
1)通过调研为社区规划垃圾分类方案,并招募志愿者,在调研过程中,发出共同参与的邀请。(社区的“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能够有效助力工作推进。)
2)在项目筹备初期,需成立两个小组,垃圾分类督导小组和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注:需要发展在地自组织、社区、属地侨联、社团等力量…)
3)硬件配备,即社区内垃圾投放的场域设置垃圾分类房。(垃圾房夜间照明措施、湿垃圾投放流程、垃圾房自身环境整洁…等注意事项)
4)人员培训,包含了社区负责人、社区志愿者、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小组等成员都需要有专项的培训工作开展,例如志愿者小组,需要参与到具体工作中的具体事项、操作步骤、操作要求、操作注意事项等都需要在事前需要被了解到,即人员准备前置。
2.执行期(启动)
1)启动仪式。通过开展大型的启动仪式,来吸引社区内居民的关注,并在仪式上发放分类垃圾桶,在现场通过具象化的表达方式,演示在不同场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投放等。老师还特别提示到在季节上尽量选择春秋季,避免秋冬)
2)宣传督导。在社区中需营造出,居民在社区内行走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氛围,并在适当时候给志愿者支持与鼓励,遇到志愿者出错时需要及时指正错误。
3)定期例会。及时组织指导小组和志愿者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就过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及时把志愿者收集的意见进行汇总和落实。
4)反馈机制。在社区内每周更新一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及更新垃圾分类简讯便于在社区内营造氛围,设置居民激励卡和开设绿色账户结合线上线下进行记录。
3.维持期(长效)
1)不定期总结评估:完善激励志愿者团队建设,从而持续维持垃圾分类成果。动员业委会、物业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工作,形成一套制度。
2)组织总结表彰会:培育社区垃圾分类监督和指导的内生力量,建立社区垃圾分类的自治队伍,并进行多触点、广范围的表彰。
3)建立并推行制度:构建志愿者巡视反馈制度、保洁员分类垃圾房清洁制度、垃圾分类常态化制度等
此外,宋老师还提到撤桶并点,大胆迈三泉家园。也都引起在场的社区骨干的兴趣,会后纷纷和宋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车大胆的“撤桶并点”具体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风暴
在听取两位专家老师分享的案例之后,由湖西社区社工陈涛婉带领参与学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适合宁波地区的垃圾分类社区本土化行动策略。
(一)遵循以居民为治理主体、分类主体
每个居民按照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是垃圾得以有效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源头和保障,提升居民的参与性是实现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居民为主体,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楼门小组等在推进垃圾分类治理的宣传者、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真正把从源头垃圾分类落实到社区、落实到每家每户,让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最大贡献者。
(二)精准入户指导的有效性、持续性
入户指导是一种直接和市民面对面宣传培训垃圾分类的方式,对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分类习惯可以起到直接的影响。在目前以宣传引导为主的形势下,入户指导具有较高靶向性,也可以让居民会体会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个体参与重要性。
(三)退居二线,遵循治理摒弃管理
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构造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变被动的配合、接受、教育为主的互惠、行动和彼此帮助,实现垃圾分类知识的有效普及、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动性,让居民成为较高行动效率的垃圾分类的主体。
基于本次分享,期待后期,本土社区能够结合自身社区特色,将“他山之石“,在宁波本土掀起垃圾分类的全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