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新闻多领域融合 ,多层级共通,公益行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连锁型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机构新闻

【机构干货】社企培育讲堂:“人生的三路向”课程分享回顾

浏览量:3012

转发自:南湖街社会创新中心 公众号

2018年7月25日,南湖街社会创新中心社企运营能力提升第六课之“人生的三路向”课程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在微信群“南创圈”内圆满完成,并取得良好的课程效果。

以下为梳理的“人生的三路向”课程要点

课程分享人:喻明慧

1.何谓“逐求”

为什么会谈到“逐求”这个词呢,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梁漱溟老师讲的是宗教信仰和自我本真的探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生命是一场幻影,那么真实是什么”。

我在新加坡求学的期间,参与了非常多的义工劳作、帮助老人康复的一些国际性项目,慢慢地寻找到了自我的本性——做一个好人。

对当时的我来说完全不知道好人的界定是什么,就是抱着一腔热血,特别想要做一件对这个世界能够表达我的善意的事情。

我成立公司之后,聚集了一帮特别好的小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当时其实是一个科技型公司,我带着技术带着我的团队,抱着一腔热血,觉得我一定能够通过这种技术手段来改善这种农业环境,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技术转换以及实践之后,并不能直接的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就在思考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做的事情会这么的具有挫折感。当时是非常焦虑的。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样让我的商业成为一种真实向善的力量,不仅仅是对社会有帮助,还能够对商业的发展更有帮助。所以当时我也探讨出了一个公益+商业的模式,就是在今年年初成立的方寸地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中心。

这个教育中心主要是维护自然,通过朴门永续的设计理念,照顾人照顾地球分享盈余这样的一个核心思想,建造可持续的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并且能够恢复在地的一些生活空间。

2.商业之翼   公益之心

像我这样依托于商业基础之上的NGO组织以及我本身自有的商业公司,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企业呢,是社会创新企业还是社会非营利性企业呢?

老师们讲到我们属于新型的一个共益型企业或者是社会型企业,因为我们秉持着决心,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去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商业之翼那就是御花堂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商业性平台以及我的科技型技术的支撑,我的公益之心是方寸地在今年和去年一直做的公益尝试和项目。

公益网校的老师有谈到公益不仅仅是只有众筹或者是政府购买,其实是有很多的金融工具的,我们要学会运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快速成长。

一种商业向善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不仅仅是我们一些公益性组织在去做这样的一些公益性活动,很多非常大型的公司也越来越重视这种共益向善的力量。

而未来的独角兽型企业不仅仅会是一种科技型企业或者某种智能型企业或者是生物新科技,他应该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这是一个根本的动力,其次的话他应该是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商业的运作和创新的手段,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收获经济回报并实现义利并举。

3.基业长青

汪亦兵老师给我们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他说所有的公司其实就是一种信仰,我们要创建信仰,所以要知道我们的企业使命和价值观是什么样子的。

①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②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③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其次,要去创建“教派”,相应的就是“教派”的概念,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必须要能够体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培养自己组织里面能够独当一面的经理人,不仅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而且进行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

形成类似“教会”,这个要求不仅仅是说针对商业性公司,更针对的是我们社会性企业。因为社会性企业有很多普众的问题,就是它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纪律并没有那么完善。所以汪老师一直在强调说,不管是五人的还是十人的还是二十人以上或者百人的社会性组织,必须要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自我管理体系,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必须要通过完善的组织和纪律去约束。

永恒的主题,是能够让我们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不断的去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适应社会为我们这种工薪企业和共益型企业带来的变动。

一个完善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闭环的形成,以核心的价值观为基础,以我们的使命为牵引,以文化为环境,以生生不息的内部人才培养作为跨时代企业基因的机制,一个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并且长青的生存下去。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