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331
不到一个月后,小区用电问题顺利解决:用电亏空全部补齐,小区居民电表统一更换完毕。长期以来没解决的问题,就这么变成了过去式。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街道和社区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面对涉及多方利益的治理难题时,直面痛点、深入群众,也是社区创新治理、多元协商共治的理念发挥了作用。
9月下旬,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后,小区断了电。断电立即引起了居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每个月按时足额缴纳电费的绝大多数居民情绪激烈,而物业不想一直承担亏损,萌生退出的想法。
了解情况后,柳园街道及和平社区及时介入,组织选出居民代表,经过多次协商讨论,大家共同定出更换电表的方案,社区工作人员逐门逐户走访,让业主签字确认,最终,顺利解决了小区用电问题。
“问题发生后,我们一开始也没底,很多人就说,这种事情社区哪能处理得了。”张红霞说,但通过街道的大力支持,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群众也从不理解到理解,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中,有两个人给张红霞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李浩岩,一个是严江城。其中,研究生李浩岩是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魏晨的学生,严江城是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事业部副主管。他们的共同身份,是街道治理研究院派驻到和平社区的工作人员。
来参加揭牌仪式的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魏晨表示,研究院将以加强高校政府合作、促进社会治理研究为宗旨,遵循五大基本目标,其中包括针对社会治理中街道治理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治理战略实施中的创新策源地作用,以及围绕街道治理、社区治理、网格治理三级体系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协商民主、协同治理等横向网络治理中贡献智慧、提供方案。
在张红霞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要求,社区多元协商共治即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作为社区治理实验区,和平社区如今正在进行积极探索,通过社区公益大集聚人气,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构建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服务下沉;通过党建引领,吸纳驻区单位、社会团体等,互相认领“服务”和“需求”清单,实现共驻共建、合作共赢;针对辖区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特殊人群多的问题,通过延伸“特殊服务线”,提供便民服务;通过由社区党委牵头,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商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100米”。
在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事业部副主管严江城的感受里,是聊城居民对于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的巨大热情以及因为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条线工作繁多造成的基层服务的不易。22日上午,严江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居民对于社区的期待值是越来越高的,尤其是遇到问题时,期待社区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居民需求也有了从基础托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因此需要社区工作者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区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动员居民、依靠居民解决居民自身的问题,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认识、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工作技术、工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上也要同步提升。